2023-09-17 12:28:54 发布人:hao333 阅读( 5923)
作者:余飞01青岛,打响制造业保卫战近日,青岛市政府《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在这份行动计划中,青岛明确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
作者:余飞
01
青岛,打响制造业保卫战
近日,青岛市政府《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在这份行动计划中,青岛明确提出:
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左右,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左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这是最近几年来,青岛第二次明确要求提升制造业和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比。
早在几年前,青岛就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最新发布的这份文件,算是青岛对过往承诺的再表态,当然同时也是对今年5月份山东省发布文件的正面回应。
今年5月份,山东省工信厅等5部门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这份《计划》中,山东立下了一个宏愿,山东不但要实现产业转型,而且要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做时代的弄潮儿,站在产业的最前沿,成为新兴产业强省。
青岛这座以工业立市的城市,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走了一些弯路,在追逐服务业的道路上用力过猛,逐渐忘记了工业立市的初衷。
最终导致其什么也没捞到,经济排名不升反降。
最近几年青岛不断强调工业回归、制造业回归,一方面是要开启寻根之旅,扎实自己的工业根基,稳固自己的排名。
另一方面,更是在执行中央的明令。
02
迷失的青岛
过去几年,随着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制造业的重要性不断被强化。
中央早在“十四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去年以来,重庆、广东、安徽、福建、浙江、湖南、四川、广西、内蒙古、上海、江苏、山东、湖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稳定工业增长的措施。
之所以不断强化制造业的重要性,一方面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南天一柱。
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1%,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占比中,工业超过了三分之一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美国主导的新一轮与中国全方位对抗之下,我们需要全力加注制造业,实现瓶颈突破,才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国产化,才能不受制于人。
有人说过,只有制造业才能够真正创造财富,国家一定要尽最大力量帮助企业家赚大钱发大财, 因为只有制造业,才是中国的唯一!
但事与愿违的是,很多城市最近一些年,都在疯狂追求服务业,追求第三产业,脱实向虚过快,最终什么都没有捞到,排名下降了、工业立市的初衷也被抛弃了。
其中,北方的青岛、天津最为典型。
天津与青岛一样,在近代历史中的崛起,均起源于港口和工业。
鸦片战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逼着清政府与他们做生意,自此结束了一口通商时代,沿海地区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等城市走到了舞台中央。
新中国建立之初,天津、青岛均是中国城市的头部。
只不过,随着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城市群的火速崛起,青岛哪怕获得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头衔,最终还是掉出了前十。这期间,不是因为青岛不行,而是因为南方城市太行了。
但是,最近十年,青岛真的有点开始不行了。经济实力被宁波超越,并受到了身后无锡、长沙、郑州的威胁。
数据显示,2010年天津第二产业占比为53.1%,占总GDP比例超过一半。如今,占比只有37%。
青岛方面,2022年第二产业占比为34.8%,要知道2015年,青岛二产占比还高达43.3%,2010年更是高达48.7%。
同期的宁波,2010年的第二产业占比55.4%,2022年为47.2%,占比合理下滑,广义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仍接近一半。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宁波、青岛、天津统计局
在这种背景下,天津、青岛、宁波之间的格局被打破。宁波在2017年顺利超越青岛,取代青岛在五大计划单列市第二城的席位。
并在今年一季度,超越天津。全年大概率会正式超越天津。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宁波、天津、青岛统计局
过度脱实向虚之下,下滑的不只是经济排名,还有工业实力。
以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来看,2022年青岛为1.18万亿元,而同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则达到2.47万亿元;近年来新崛起的工业城市杭州也达到2.04万亿元,苏州2022年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更是超过4.36万亿元。
以工业增加值排名来看,青岛在北方虽然位居第四,但在全国仅位居第20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而且,青岛拥有的千亿制造业增加值或营收仅2个,一个是汽车制造业,一个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适当提升第三产业,减弱第二产业,的确有必要,毕竟发展第二产业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第三产业。但务必切记,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石,没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便是空中楼阁。
凡事都得有个度。工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没有工业的服务业是镜花水月。
美国看似依靠服务业,抛弃了制造业,但那都是表象,它只是将制造业环节转移到了海外低成本地区而已,美国从未放弃过制造业。
而且,特朗普上台之际,更是提出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口号。
反观我们的城市,过度追逐服务业,而忘记了工业立身的初衷。郑州、杭州、长沙、成都、天津、重庆等城市,都有产业空心化之忧虑。
我如此说,并不是说不要追求服务业。当然不是,追求工业的目的是追求产业升级后的科技、金融服务业,但一定不能忘本。
客观来说,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并不是越强越好,关键还是要与城市地位相匹配。
以上海来说,上海去工业化,是为了壮大自己的金融科技实力,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显然金融与科技更适合上海的身段。
北京、深圳、广州、也是一样。在工业实力已经达到了一定强度之后,发展更好的服务业,才能够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去创造更灿烂的未来。
但是即便是一线城市,也始终维持着扎实的工业底子,深圳、上海是工业实力最强的两座城市,广州、北京相对弱一些,但其工业实力,广州仍在前十,北京位列全国第14位。
03
需要清醒的又何止青岛
如今,青岛已经觉醒,但需要觉醒的,又何止青岛。除了以上点名的城市,还有不在表格中的城市。
比如厦门。
不久前本号专门分析过厦门。厦门今年年中GDP增速仅1.2%,在主要城市中,增速位居倒数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南昌、拉萨尚未披露数据
表面上看,是出口和工业增加值下降影响,但本质还是厦门的产业在划向空心化的边缘。
根据厦门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00年厦门第二产业52.7%,三产占比43.1%。当年厦门经济的一半以上都是工业提供的。
到2010年,厦门二产占比降至50%,三产占比上升至48.9%。还没有出现疫情影响的2019年,二产占比降至41.6%,三产升至58%。
今年上半年厦门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至37.9%,而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61.8%。
再看今年上半年表现较好的两个准万亿GDP城市,常州和烟台。
上半年常州、烟台GDP增速均为7%,提前锁定了年末的“万亿GDP”城市头衔。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常州、烟台统计局
两座腰部城市表现不错的背后,看看他们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情况。
过去几年常州大量的投资都投向了第二产业,去力推制造业。2021年常州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占比达到了56.74%,相较于2015年提升了8.59个百分点。
来源:常州2022年统计年鉴
在这种大力投资下,常州抓住了当下最时兴的产业,新能源。常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连苏州都艳羡不已,提出要向常州学习。
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实现整车产量34万辆,占江苏全省的一半,位居全国第6。
同时,常州2022年新能源产值超5000亿元,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这种背景下,在大多数城市第二产业占比快速下滑的时候,常州2015年第二产业占比49.6%,2021年为47.7%,稳稳守住工业底线。
来源:常州2022年统计年鉴
烟台亦是如此,虽然过去一些年,烟台的第二产业占比也在下滑,但始终保持在40%以上。
上半年,烟台第二产业占比为43%。
一反一正之间,得失寸心知。希望所有迷失自我的城市,能够重新觉醒,不忘初心。
每个城市都得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于层级不是最高,非顶级城市来说,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工业实力,凭借实体经济去争夺排名。
这些,苏州、无锡、佛山、东莞、常州、烟台等城市,都有清醒认识。
上一篇:突然宣布解约!终止合作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