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20:51:13 发布人:hao333 阅读( 6492)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早前天津因为“大爷跳水”而在社交网络走红。老大爷们在桥上唱段快板、说段相声后,就跳进桥下滚滚海河水中,其娱乐性和自由性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甚至模仿。出于安全考虑,伯伯近期暂停跳水,不过这个天津市民多年来的自发传统,印证着大众对亲水运动的需求。城市水体是否能提高开放程度,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水上运动空间呢?9月15日,第132期节目讨论城市水体的水上运动应用。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广州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培训交流部职员刘广辉,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盛意互动总经理罗冉峰。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内容摘录。
“大爷跳水”怎样火的?
张闻:近日我的家乡天津火了,原因是跳水。海河边上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不少游客坐飞机火车来到天津,再步行半天,就是为了看“天津伯伯”从狮子林桥上一跃而下,跳进海河。不过这个热潮很快又褪去了,天津伯伯暂停了狮子林桥跳水,并呼吁大家注意水上运动安全。
我们由此看到,大众有强烈的亲水运动、水上运动需求,但水上运动安全又始终需要高度重视。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怎样兼顾。冉峰,我是天津人,但因为住得离狮子林桥有一段距离,所以没看到“大爷跳水”。您作为外地人,又怎样看待海河跳水走热?
罗冉峰:似乎很多人聊起海河跳水的时候,会联系到淄博烧烤、“村超”、“村BA”一起讨论。可以看出这些热门话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发达的社交网络下,话题一下子爆发性传播,短时间内触及到大量受众。
社交网络推送机制的一大关键点在于按标签推送。过去这些跳水伯伯有自己的圈子,他们做类似分享的时候,可能相关的推送只有在一个局部的圈子里传播,例如该地区特定年龄段的用户,或被备注对“跳水”感兴趣的用户,传播范围不大。但社交网络的发酵同时又存在自发性和偶然性。可能某个大V点了个赞、或者某位编辑把海河跳水顺手放进一个推进流里面,相关内容就获得破圈的趋势。这是我对海河跳水有一定传统、但最近才走红的理解。
大爷跳水走热,媒体主动参与安全引导
张闻:我再补充一些本地人视角。首先,伯伯们在跳水过程中展示出一种松弛的状态。这与去年走红的飞盘、橄榄球、桨板等运动有很大区别。其他的网红运动有一种“妆发俱全”的感觉,参与者运动的同时也看中美的战线。但天津伯伯随性得多,穿着背心裤衩上桥,然后脱掉背心露出大肚腩,一点身材焦虑都没有,很放松地就跳下水了。我觉得很多人也是被这种随性松弛的心态所感染。包括跳水冠军何冲也去了一趟海河,他说在这里找到了跳水的本真性的快乐。
另外,刚才我说我没看过海河跳水,是因为跳水爱好者都聚集在狮子林桥,离我住的大光明桥有一定距离。伯伯们可能总结多年经验后认为,狮子林桥是海河上尤其适合跳水的位置。例如入水后不用游很远就能上岸,上岸后又能很快回到桥上,所以比较方便反复地跳。
水上运动在哪里玩?
张闻:狮子林桥这一段适合跳水,还可能和水文状况有关,例如水草、淤泥、水流这些风险因素不是很明显。请问刘教练,从专业水上运动训练来看,哪些点是安全的关键因素?
刘广辉:我们开展水上运动的主要原则一般是这几个:首先是水质干净,然后是水面安全。其中安全方面要保证往来船只不要太多,水面也要足够开阔。过去我们皮划艇、帆船的训练,就是直接在珠江水面上进行。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市里对公开水域的运动管理有了调整,现在训练不能在市中心河道里进行,要去郊区了。但是像龙舟比赛或者横渡珠江等政府发起的大型水上活动,也会在珠江上进行。
广州亚运会期间,彩船在珠江水面巡游
张闻: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广州承办亚运会之后,城市水道的水上运动受到限制。而即将承办亚运会的杭州6月公布了在十条河道开放水上运动。相关区域设置了浮台、浮筒、救生杆等装备,还配备了救生员。对于参与运动的人士,制定了安全防护用品的穿戴规定。然后大家就可以通过预约到这些河道上开展皮划艇、赛艇、龙舟等水上运动了。
罗冉峰:广州和杭州对水上运动管理的区别,可能要回到时间节点上来讨论。广州亚运会前后的时期,可能对珠江景观的管理优先级更高,体育运动这一块就变得次要了。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广州在珠江与城市中轴线交汇的这一块,已经形成了北有珠江新城和海心沙、南有广州塔和琶洲的景观。随着全民健身等政策的大力推广,我相信当地也会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利用珠江水道开展水上运动。
刘广辉:广州市区有几个湖近年也有开展龙舟、独木舟、桨板等活动。例如海珠湖成立了一家桨板俱乐部,广州市海珠区龙舟协会的总部也在那边。广州市中心、白云山脚下有一个麓湖,有俱乐部在经营桨板、独木舟活动。广州市内还有一些小河道,我们称为“河涌”,近年来水质不断改善,有条件在未来承载一些水上运动需求。
利用城市水体需多部门协调
张闻:水上运动需求的增长,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老百姓本来的亲水需求,另一个是刘教练提到政府治水有方,越来越多的城市水体都让大家有了下水的冲动。但是从政府角度来考虑,管理水上运动所需精力极大,有时候就直接立一个“禁止游泳”的牌子,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化解风险了。
刘广辉:城市水体目前处于多部门管理的状态。海事、城管、生态环境等等部门都有参与,涉及到水上运动就还联系到体育相关部门。要向市民开放城市水体作水上运动之用,协调工作客观来说还是比较繁琐的。就以实际管理来说,除了配备救生员,还要配置更衣室、垃圾回收等等设施,才能让水上运动比较规范和谐地开展起来。要把所有相关管理部门都协调起来,需要自上而下地统筹。
罗冉峰:我生活的佛山有一些相关例子。佛山市顺德区近年提出“以水兴城”的发展战略,核心理念是以当地的河涌文化建立一套城市发展体系。其中水上运动开展也有涉及,部分镇村设置了一些水上运动中心,可供市民参与水上运动。
江苏宜兴在城市水体举行划艇活动
张闻:刚才冉峰提到广州和杭州在承办亚运后水上运动管理方式的差异,与时代因素有关。不同时代大家考虑的问题不一样。就像海河跳水的发展也有时代背景,最初大爷们就是找一个临近的、免费的水域,享受水上乐趣。随着时间发展,大家对安全的重视日益提高,对于下水的管理就非常慎重。
时代还在发展,可能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是玩水与安全互相协调,愿意花一些钱,换取在好的城市水体里可控地开展水上运动。这就给城市水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政府真的能满足这些要求,是不是也能实现一些公共效益的良性循环呢?
罗冉峰:我觉得有些建设内容可以与城市改造、城市开发融为一体。例如广州在搞白鹅潭开发,也许就可以考虑将水上运动设施的兴建纳入一些大项目之中。这样在政府、预算等方面都可以有比较针对性的管理。如果水上运动设施最终能增加项目的吸引力,这就是效益的体现。此外,水上运动开展对相关产业链带动的效果也令人期待。从装备消费、教学消费到周边娱乐消费,可以调动到的效益点还是挺多的。最终要看的是究竟市民对这些水上运动的需求有多大、是否可以将这种需求快速地转化成可持续的长远收益,从而判断是不是值得投入更多力量在城市水体开展水上运动。
发展水上运动助力城市建设
张闻:说到水上运动需求,这种需求肯定不是凭空而来的。例如很少有人会在不懂的情况下直接就买个皮划艇下水。以刘教练为代表的专业培养力量是运动推广的关键。
刘广辉:是的。俱乐部是大多数人真正接触各种水上运动的起点。通过俱乐部了解基本的运动动作要领以及安全知识,初学者才能入门。技能日益成熟之后,他们就会寻找更好的水域,例如更开阔的河段,甚至是大海。
张闻:目前来看,支持在城市水体开展水上运动,整体还是两种考虑。一种是对安全的考虑,这需要专业人士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意见。另一种是的确看好水上运动的前景,例如不少城市都提出“打造水上运动之都”的口号。
孩子们在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练习桨板
罗冉峰:一座城市只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其城市发展历程多少都会有水文化的作用。管理者也往往会针对水文化做文章。今年亚运会宁波是其中一个赛区,承办了多个水上项目,宁波本身也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关键词推动城市建设。这反映出从“水”概念引申出的内容还算挺多样化的。亲水城市、水上运动城市等口号,是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城市品牌的典型方式。
张闻: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他会既“亲水”又“怕水”。对水的恐惧形成了发展水上运动的天然障碍。但专业水上运动讲究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专业安全装备的保护,有序开始的水上运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要是没有完善的保障配备,河道跳水的场景只能暂时与我们说再见。但相信这只是国内水上运动发展的一些小插曲。未来会有更多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准备好呈现千帆竞逐、千人竞泳的壮阔场景。感谢两位参与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