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 09:39:24 发布人:hao333 阅读( 5950)
马上就要亚运会了,这次在家门口举办,照例我们又要拿很多金牌,第一是没跑的。可以想象,等到亚运会结束的时候,我们又有很多刷着手机挠肚子的网友,为我们是一个体育强国...
马上就要亚运会了,这次在家门口举办,照例我们又要拿很多金牌,第一是没跑的。
可以想象,等到亚运会结束的时候,我们又有很多刷着手机挠肚子的网友,为我们是一个体育强国而自豪。
而就在几个星期前,同样的一拨网友,在国家男篮输给菲律宾的时候,拍着屁股骂娘,手机都不要了。
男篮输了,女足输了,接连几个大项目在国际赛场折戟,按照惯例反思是少不了的,反思来反思去,都烦死这个反思了,但大家都没有总结出什么名堂。
最主要的,我们在同一个月内,从一个弱鸡又翻身成了体育强国,你让我反思什么呢?
我也想低调,但是一百多枚金牌不允许呀。
长期以来,至少在最近的十几年,我们的体育就在这个双曲线上运行,金牌增加的有多快,足球篮球大赛成绩下滑的就有多猛。
我认为,在2023年,是时候做一个抉择了,想要金牌,还是想要足球篮球成绩?
我知道很多网友会说,此言差矣,这并不是冲突的,既可以要金牌,也可以要足球篮球成绩,成年人不做选择题,都要。
不论是足球还是篮球,我们青少年国际大赛成绩都是很拉风的,到了成年反而不行了,所以不能信成年人的,想不做选择题,你要有成绩打底,而我们成绩没底。
在国家层面,我们长期的体育指导文件是“奥运争光计划”。看字面就能理解,目的是为了争光,手段那自然是拿金牌,因为奥运会足球8强,远远不如8枚金牌来的拉风。
国家层面是奥运争光,传递到各个省市,同样就是大赛金牌为目的。概括一下我们奥运金牌分布,除了国内普及的乒乓球,大部分金牌都分布在国外民众普及度不高的纯竞技项目。这个也很好理解,假如投入同样的资源,选择偏僻冷门的项目,应该是夺取金牌的捷径。
打一个比方,如果高考改变录取规则,一共设置300个科目,各科总排名决定高考成绩,每个项目不分轻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绣花、砌墙、吹泡泡、煎鸡蛋、翻跟头都一样。对很多学校来说,他一定不会花时间去学语文数学,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踢毽子吹泡泡等项目上。
在很长时间的时间内,这个策略是成功的,1984年许海峰为我国夺得第一枚金牌,让外国人知道,我们是有能力拿金牌的,我们集中力量,能做到外国人能做的事情。
集中力量办大事,氢弹原子弹可以,金牌也可以。
时间到了2023年,我们要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才是大事?
奥运会上的金牌是大事,还是我们身边的每个朋友,自己的每个兄弟姐妹,都至少参加过一项有组织的体育项目是大事?
不管你做不做选择题,这两项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对立的。
我个人喜欢运动,从小学到大学,我参加过的唯一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班级篮球赛。我身边认识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参加过什么像样的体育活动。有的人参加过学校田径运动会,但算不上运动员,因为平时并没有参加过该田径项目有组织的训练。
一方面是奥运健儿争金夺银,一方面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这些项目是怎么玩的,只知道健儿辛苦了。
找一波人,辛苦十年,吃万茬罪,拿到金牌给国家争光,光线照到所有人身上,很多时间内,这都是我们对体育的理解。
我看了有些媒体朋友在男篮兵败后的反思,很多都归结在技战术层面,最多到联赛人才培养。
如果我们的成绩是波浪形的,忽然高,忽然低,那么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具体的人和团体,如果放在长时间内,是一条稳定下滑的直线,那就是更深层的问题了。
我认为这个更深层的问题,就是人才断层的问题。
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让我们无论在足球还是篮球,都取得过一定的成绩。当这种模式受到冲击,而我们依托市场培养人才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断层就是难免的。
足球已经经历的问题,篮球正在经历。
下面的路,无非两种,要么重新拾起举国体制的方式,要么继续走大众化路线。
我是坚决反对举国体制的做体育的方式。
“奥运争光”,核心是争光,言下之意,自己身上的光还不够,要去争。
这个逻辑,在1984年是说得通的,但在2023年,则毫无必要。
世界经济第二,汽车出口世界第一,我们每年都在缔造新的经济奇迹,我们不需要聚光灯,但所有人都会把目光聚集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有太多值得自豪的事情,不需要体育给我们额外的自豪,我们不需要金牌,也可以自信。
金牌,那是给别人看的,身边人都能参加体育运动,才是切实的。
我们不再需要金牌给自己争光,但如果觉得没了金牌很丢人,就继续把重要的资源倾斜到取巧的项目上面,那我们的大众项目,就只能继续在夹缝中生存。大家都在反思我们缺少优秀的基层教练,阻碍了我们的发展,我认为我们最缺少的不是教练,而是基层的比赛。基层比赛的核心,不是给球员经验,而是筛选篮球天赋。现在的篮球,不再是简单的身体对抗。身高体重很容易衡量,而篮球智商、投射能力等等,都需要在比赛中体现出来。日本身高1米72的河村勇辉,如果按照传统的专业路线,是肯定会被淘汰的,这样的球员,只有在比赛中才能展现天赋。
后天培养很重要,但天赋是前提,这个基层逻辑,放在任何行业都是行得通的,包括足球篮球,而在2023年,筛选优秀的篮球苗子,只有从小就开始比赛一条路。
不论是省体育局,还是市体育局,如果奖牌是他们唯一考量目标,这些基层比赛对他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吃力不讨好。
美国有25000名大学篮球运动员,89万高中篮球运动员,小学和初中层面至少是几百万。美国这一次世界杯折戟,他们并不担心,因为这几百万小球员,就是他们的底气,尽管科尔有很多执教疑点,但回国后美国媒体和球迷没有把他骂的狗血喷头。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哪一天,我们全国也有上万大学篮球运动员,百万中学篮球运动员,我们也不会在乎李楠和乔帅的执教失误,无非是挠着肚子奸笑一声,下次干丫的。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给足球篮球更多的空间,把重心放在大众体育上,而不是耗费巨资堆积金牌。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亲身体会在球场上感受自己球队赢球带来的咆哮,失败带来的泪水,队友伸来的手,教练鼓励的话,能在观众席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们不需要健儿替我们吃苦,体育不仅仅存在电视里。
我希望我们不再有下一份“奥运争光计划”。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