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21:08:43 发布人:hao333 阅读( 5629)
马斯克的火星梦依然在继续。在10月5日举办的国际宇航大会上,马斯克谈到SpaceX下一代运输系统星舰表示,在未来4年内不载人着陆火星是可行的,在那之后还有更多的...
马斯克的火星梦依然在继续。
在10月5日举办的国际宇航大会上,马斯克谈到SpaceX下一代运输系统星舰表示,在未来4年内不载人着陆火星是可行的,在那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星舰的推进系统“应该能够在太阳系任何地方的固体表面上着陆”。
马斯克尝试火星飞行已经有7年时间,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公开展示过自己的火星火箭,取名为“星际运输系统”。在今年4月20日,SpaceX就尝试过一次星舰首飞。
可惜,星舰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发射台升空,飞升到墨西哥湾上空约39公里的高度,仅坚持4分钟便在空中解体。
SpaceX火箭虽然登陆火星遥遥无期,但背后的“商业航天生意”似乎愈演愈烈了。
01.SpaceX的“航天生意”
SpaceX作为世界上罕见的非上市百角兽公司,在7月份完成完成了一轮股权融资,目前市场估值已经达到惊人的1500亿美元。
因SpaceX并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并没有披露财报的义务,导致SpaceX的财务数据一直都很神秘。在8月18日,《华尔街日报》曝光了SpaceX的内部文件,成功披露刺探到SpaceX的经营现状。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SpaceX在2022年营收为46亿美元,较2021年收入翻了一番;亏损5.59亿美元,较上一年的亏损9.68亿美元有所改善;在2023年Q1季度营收为15亿美元,净利为5500万美元。
也就是说,一直以烧钱推进技术突破而闻名的SpaceX,已经在今年初扭亏为盈了。和大众想象的不同,SpaceX并不是一个埋头搞研发的科研机构,反而是当下最成熟的商业航天公司。
而给予SpaceX最大资金支持的,就是属于美国官方的NASA。
从2011年开始,NASA就将火箭设计业务“外包”出去,向私营公司投入更多资金,由它们来承担火箭开发任务。其中,马斯克的SpaceX就是NASA手下头号“白手套”。
2006-2018年,SpaceX从美国政府得到的项目订单高达80亿美元,是当时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包括系统研制和服务采购;在2021年,SpaceX拿下NASA重返月球计划大合同,价值高达29亿美元;在2022年,NASA又和SpaceX签署价值14亿美元火箭发射合同,外加价值2.79亿美元的太空通信合同。
外媒报道,从2020年至2021年,美国总共有95次火箭发射,这些任务全部都是由私营企业完成的,仅SpaceX一家就承担了其中的58.95%。
星链卫星互联网计划
除了来自NASA的官方支持外,SpaceX还在2019年开始,SpaceX还推出了“星链卫星互联网计划”,向近地轨道发射数以千计的卫星,形成一套能提供因特网服务的链网。
SpaceX未来计划向太空发射4.2万颗低轨卫星,目前已发射了4600余颗。据SpaceX称,目前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现已覆盖全球四大洲,32个国家可用,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50多万个订单。
左手承接NASA官方业务,右手构建星链卫星互联网计划,不经意间SpaceX从马斯克的烧金无底洞,华丽转型成为世界首富的有力臂膀。
02.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
2023年被多家行研机构预测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商业航天在市场和技术上迎来新的爆发。
先是在4月,天兵科技天龙二号成功入轨,打败世界范围内液体火箭首发失败的魔咒,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感6号成功上天;又在7月,中国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全球成功首飞。
不止是技术上的突破,在消费层面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真切感受到了“卫星技术”带来的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华为带来的卫星实时通信技术。
2022年,华为Mate50系列成为全球首款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发送文字消息的智能手机;2023年,华为Mate60系列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智能手机,即使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拨打、接听卫星电话。
华为从网络侧、终端侧、业务侧齐头并进,先后突破高性能内置天线、基带射频芯片一体化小型化、卫星核心网与移动核心网拉通以及信令协议转换等关键技术,终于推出手机直连卫星功能。
这让大众第一次亲身体会到卫星带来的变化。在华为之后,以苹果为首的其它手机厂商已经陆续宣布要跟进卫星通讯功能的手机产品。
华为卫星通话
和智能手机息息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也在 与卫星“捆绑销售”,在内卷中寻求突破口。如9月1日,极氪发布全球首款卫星互联网乘用车。在即将量产交付的极氪001 FR上,率先实现车载卫星通信功能,提供双向卫星消息与卫星通话服务。
在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引领下,消费者对于卫星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新技术、新需求、新供应链,纷纷促使这商业航天赛道的不断发力。
与2002年成立的SpaceX相比,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太晚,在2014年才开始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经过了8年的沉淀,据新财富统计,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独角兽共10家,总估值达到1038亿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元的有长光卫星、银河航天、蓝箭航天、时空道宇4家,估值刚触及独角兽门槛67亿元的公司有3家,分别是中科宇航、零壹空间、长征火箭。
虽然在政策支持、资本助力下,国内航空航天产业蒸蒸日上。但马斯克和SpaceX,依然是一个危险的对手。
03.逐渐升温的太空竞赛
因SpaceX在商业航天的绝对头部地位,在国内商业航天领域,一直都有“摸着马斯克过河”的说法。
马斯克和SpaceX的核心业务“星链卫星互联网”,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表面上,星链的初衷是为了搭建“高速互联网”,以高速网络驱动人类迈向更广泛的卫星布局。但实际上,星链卫星发射太空后,美国就可以借助星链实施军事计划。
如果星链互联网搭建完成,全球就将陷入星链的“监视”,卫星网络的太空竞争,可能成为未来的关键战略方向。
2023年7月,“中国版星链计划启动,星网预计于第三季度发射:已申请1.3万颗卫星”的消息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版星链,便就是“星座系统”。
北斗卫星
从一方面来说,随着星网计划的落地,商业航天或许将迎来一个不错的增长。
据公开报道:SpaceX未来计划向太空发射4.2万颗低轨卫星,目前已发射了4600余颗;中国于2020年9月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国网”星座计划,计划发射12992颗卫星,拟2023年完成首发星发射,在2030年实现300星组网运行。
随后,银河航天公司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即将发射的1.3万颗卫星早已做足全面的准备。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信卫星,预期在今年的下半年择期发射。
不断加速升温的“太空竞赛”,不仅仅是“建设高速互联网”的问题,更是实现太空信号的全面布局,有效遏制星链背后的“军事监控”。
在这个特殊环境下,国内商业航天赛道也迎来前所未有的生态繁荣度。在未来火箭和卫星将不断升空下,征服星辰大海,逐梦浩瀚太空。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