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06:31:31 发布人:hao333 阅读( 3460)
不知道差友们喜不喜欢看火药味十足的连续剧,喜欢的话,不妨看看这段时间的国内车圈。高管长时间高强度对线,吃瓜媒体和群众各抒己见,甚至还有人组织了线下测试,光速石锤...
不知道差友们喜不喜欢看火药味十足的连续剧,喜欢的话,不妨看看这段时间的国内车圈。
高管长时间高强度对线,吃瓜媒体和群众各抒己见,甚至还有人组织了线下测试,光速石锤。。。
精彩这两个字,已经完全不能概括这几天的超大信息量了。
为了照顾不太熟悉这件事情的差友,这里我们不妨先进行一个 Replay 。
这个电视剧的第一集,是从一次媒体采访开始的。
大概在上周这时候,汽车媒体 “ 42 号车库 ” 在一次专访里和何小鹏讨论了一些关于智能驾驶的话题。
本来挺技术向的一次采访,在说到营销和宣传话题的时候,本来十分稳定的何小鹏忽然措辞就激烈了起来。
比如在聊到 “ 某友商 ” 怎么宣传自动刹车功能的时候,他是这么喷说的:
友商讲了 AEB ,我认为 99% 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 AEB 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而大伙在当时就猜测,这个友商,说的其实就是问界。
除了因为在 9 月份的新款问界 M7 发布会上,余大嘴在现场着重表示华为的智驾 ADS 2.0 ,最高能够实现在 90km/h 的时速下实现紧急刹停,相比普遍水平提升了50% 以外,
更因为在这个媒体专访还没放出来多久,问界的 BOSS 余承东就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了火力更猛的反击。
只能说一把手之间的对线,恐怖如斯。
这一来一回,两头可就算正式杠上了。
事情一出,也是引来了各路吃瓜媒体和群众各抒己见,甚至有许多其他车企的领导,也乘着这波热度发表了自己对 AEB 技术的理解。
而在余承东强势回应以后,一直自嘲 ” 臭搞技术 “ 的小鹏也是直接拿出了自己在碰撞测试里头的成绩单。
表示自己的 P7 车型在欧洲和国内的技术测试中, AEB 项目都能接近满分!
最有意思的部分来了。
在小鹏说完测试成绩以后,国内头部的汽车垂媒懂车帝竟然光速组织了一场线下测试,直播横评了包括小鹏 G6 、 G9 以及问界 M5 、阿维塔 11 在内的多款车型的 AEB 成绩。
结果按他们的标准测下来,用上了华为智驾系统的问界和阿维塔,成绩还真就比小鹏的两款车型好。
这下好了,舆论方向顿时又倒向了余承东这边,大伙纷纷表示: “ 人媒体都测出来了,小鹏还有啥好说的? ”
或许也是感觉有点顶不住了,何小鹏今天早上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篇小作文。
里头又是讲技术难点,又是说测试流程的规范化,还说了今后的目标规划,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
向上滑动
仿佛已经把 “ 这事就先这样吧 ” 写在脸上了。
所以作为观众之一,脖子哥还是很开心这个火药味十足的电视剧,最后一集是以两大势力的和解收尾的。
吃瓜吃到这,稍微懂点车的差友们肯定就会说了,AEB 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有啥必要让两个老总亲自下场对线啊!
确实, AEB 自动紧急刹车作为一个已经推出了几十年的 “ 老技术 ” ,不仅说不上先进,甚至都已经成了很多入门车型的标配。
但比较反常识的是,它可是最适合被称为 “ 看着很简单,做好贼拉难 ” 的配置之一。
AEB 的整个系统的硬件,就只有测距、控制和制动三个模块。
车辆行驶的时候,系统会通过雷达、人脸识别等技术看看前面有啥障碍物,再测量它和车子之间的距离。
计算过相对速度和刹车距离以后,如果系统算出来的结果是会撞上,制动系统就会刹车。
难点就在于,怎么才能让 AEB 在确实需要刹车的场景下,在正确的时间、用安全的方式让车辆减速。
翻译过来就是,怎么减少 AEB 的误触发
,避免它误判路上有东西,突然给你来一个刹车。
脖子哥之前的一个同事,每天上下班上车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车上的 AEB 功能关闭。
因为他买的这台车, AEB 被车企调的异常灵敏,经常会出现明明啥都没有但还是突然刹停的 “ 幽灵刹车 ” 。
有时候没反应过来,都会以为是自己撞到啥东西了。
而怎么解决误触发,也是工程师在做 AEB 系统时面对的最难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难的?只要识别到车子前头有东西挡着就刹车不就好了?
可问题就在于,对于 AEB 来说,分辨 “ 能直接开过去 ” 和 “ 必须刹车 ” 这两种障碍物,其实非常困难。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雪天开车,前面是一小堆积雪,肯定是直接开过去就好。但在系统的眼里,这摊雪和一堆白色的建筑垃圾看上去是一样的,就得纠结刹还是不刹。
再比如,要是车的前面有一团不是很清晰的雾气,我们肯定就直接开过去了。但 AEB 就会想,这玩意有没有可能是一块磨砂玻璃?
要是遇到这样婶的街头艺人,可能就直接放弃思考了。。。
这还只是面对障碍物的时候,如果涉及到行人问题就会更加复杂。
比如系统识别到了前面路边有一个人,系统就会想他是搁那干着还是会过马路?他一直看着车子的方向,会不会突然走过来?
专业上,这叫做行人的意图判断。
更别提这些所有需要 AEB 做出判断的情况,时间往往都非常短。大部分的汽车从 100km/h 刹停需要 35 米左右,别看 35 米不是很短,用 100km/h 的速度开过 35 米却只要 1.26 秒。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车子必须决定刹还是不刹,如果要刹,还得保证能刹住。
不仅难做,还很容易做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企们也是想了不少办法, AEB 的感知方案也是在一直升级。从毫米波雷达、纯视觉,进化到二者的结合,再到现在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把自动驾驶的传感器下放。
换做是之前,传感器、算法、芯片都比较菜,那车企为了让 AEB 能正常起效,只能把算法往极端了调。
结果么,要么是瞎刹车,要么就是天天提示你有危险,赶快来接管。
但随着车企们的能力越来越强,那些以前做不到的,在现在或者短期的未来里,说不定就都能实现了。
比如华为就在官方宣传里说,他们直接把自动驾驶的能力下放给 AEB 。传感器又多,算法又强,他们喊的 AEB 能力远超过去,还真挺有可能。
刨去技术进步方面大家可能没达成共识,这场架能吵得这么难解难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 AEB 需要面对的场景实在有点复杂。
人们很难从硬性的、量化的标准上去评价一个 AEB 系统到底有多好。
就拿国标来说,虽然我们在国标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9901-2021 )里头,对 AEB 有着明确的性能要求,但里头对车速的要求其实只有 30km/h 。
主要在以30 km/h 的车速撞向静止物体、或是速度差在 30 km/h 时撞向移动物体不发生碰撞就算 AEB 合格,规定了一个 AEB 能用的下限。
国内的汽车安全测试机构中汽研,在 2021 年发布的《 C-NCAP 管理规则 》里规定的测试 AEB 的时速,也都没有超过 50km/h 。
之前那位工程师朋友告诉我们,可能也有些车企技术力不够,为了让测试能有一个更好看的纸面数据,可能就会在测试的时候用上强度和灵敏度都拉满的 AEB 系统。
这种车你说它过了测试么?它确实也过了,但实际上的体验一点也不好,就像我同事的车一样,压根不能开,开了就天天瞎警告。
但反过来说,对于那些技术实力过硬的车企来说,只要对 AEB 足够重视,不管是国标还是中汽研的测试速度,可能塞牙缝都不够的。
不仅速度能超过标准一大截,在防误触上也做到非常优秀。
所以看到这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关于这件事情本身,因为相关法规和定义的模糊,想要简单地用数字去评价 AEB 系统的性能并不现实。
很有意思的是,抛开这次争论,小鹏和问界在怎么提高 AEB 能力这件事情上,想法是非常一致的。
回到最开始引起轩然大波的媒体采访,在被问到自己会怎么做 AEB 的时候,何小鹏是这么说的:
我们现在的 XNGP 技术,后面会把 AEB 作为其中一个方向做好。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提的一个名词叫做「 静态 AEB 」,一旦周围有障碍物,车辆会主动避开,想撞都撞不上去。
而余承东在新款问界 M7 发布会上也表示,在 ADS2.0 的智驾系统里他们搞了个名为全向防碰撞系统的技术,里头不只有纵向的 AEB ,也有侧向的主动避障。
甚至同样也用上了 “ 想撞都难 ” 的表述。。。
说白了,现在人们追求的不只是简单的 AEB 了,而是更全面的主动安全,紧急加速、紧急换道也是处理方式之一。
而想要做好主动安全,更是离不开技术的提高,经过这次论战,我估计现在各家都在重新思考自家包括 AEB 在内的所有主动安全方案,是否真的挖掘了所有科技的潜力。
在当下,好的自动驾驶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好的主动安全一定人人都想要,
这是毋庸置疑的。
撰文:致命空枪 编辑:脖子右拧、面线、结界、大饼 封面:焕妍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