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 10:42:11 发布人:hao333 阅读( 4899)
科技讯 11月14日,vivo发布会于昨晚正式举行,vivo X100系列亮相,包含 vivo X100和vivo X100 Pro两款手机,在发布会后,viv...
科技讯 11月14日,vivo发布会于昨晚正式举行,vivo X100系列亮相,包含 vivo X100和vivo X100 Pro两款手机,在发布会后,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接受了科技等媒体的采访。在谈到产品的视频拍摄和iPhone 15 Pro相比怎么样时,黄韬表示在4K人像视频场景,我们肯定是超过它的,是一定的。
在此次发布会上,vivo X100搭载vivo自研的影像芯片V3亮相,采用6nm工艺打造,能效比较上代提升了30%,并采用了多并发ISP架构与第二代FIT互联系统。发布会上重点展示了其视频拍摄的功能,对于该功能与iPhone 15 Pro的对比,黄韬表示,非常客观告诉你,如果是普通场景视频拍摄,我们大概可以做到苹果的八九成,主要还是功耗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在4K人像视频场景,我们肯定是超过它的,是一定的。
对于X100系列的销量情况,黄韬表示这次vivo X100刚刚开启预定5分钟销量就超过X90全天,现在比较麻烦的是,我们有时候做产品的时候有点任性,很多东西都不是说要追求通用,而是追求效果优先,导致有些器件都是定制,定制器件最大问题就是后面追单比较麻烦。大家看到我刚刚一直用手机发消息,就是在安排去追单,虽然追单有的器件周期很长,但对我们来说算是幸福的苦恼。
对于怎么看待有些品牌把Pro做成Plus的现象这个问题,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表示,我个人觉得是一个挺不错的方案,只是说Plus最好不仅仅是Plus,还得Pro,小屏组合这个事情我觉得是个选择,行业里面肯定有不同尺寸用户的需求,因为X定位是影像,对于尺寸的需求还是比较大,每家有自己一套想法,有的人可能偏向小屏需求,我们更加迎合性能影像全面需求。我觉得要做的话,肯定要做成又Plus、又Pro的产品比较好。
以下为对话实录:
媒体:您好,先问第一个问题,今年vivo一直在说蓝晶芯片技术栈,我们和联发科做了什么?vivo在整个芯片研发里又做了什么具体的事情?
黄韬:我们一直觉得合作的深度有三个层次,首先是过去讲的调校、研发和定义,所谓定义就是从零开始一起做什么东西,其实在两三年前,我们就一直在聊,在X100上,我们芯片到底做什么样子,这就是我们所谓定义。
联合研发定了方向之后,双方一起努力把它做出来,一起调校,把做出来的东西怎么用好,怎么把它的性能发挥到极致。我们现在和联发科的合作,基本上很多SoC都是提前三年在一起开始开会频繁讨论,所以天玑9300我们已经开了很多次会,这是我们和他们合作的深度,和过去四五年前芯片技术合作完全不一样的。
韩伯啸:我们在各个赛道都向对方开放,从芯片设计开始,有很多东西,我们提前要求他们按我们的标准来设计,比如说如何对接外挂的芯片处理器,还有我们这一代平台上选哪些传感器。很多东西都是按照我们的思路设计,而且现在这种思路比较深入,像未来芯片在哪部分算力上多投一点、多布一些面积,哪部分算力上和我们做对接融合都是提前商量好的,其实挺重要的。因为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不管算法也好,调校也好,但是别人芯片厂商未必和你完全契合匹配、完全融合在一起,但我们和联发科合作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
媒体:首先恭喜,vivo举办了一场非常成功的发布会,名字也好,叫X100,现阶段也真是100分的产品。关于这个拍太阳的产品点,特别好奇你们如何想到的,开拍中遇到哪些难点,如何一一解决,能不能讲讲背后故事?
黄韬:我来讲拍太阳这个产品点怎么想的。我今天在发布会讲的事情是真实的,vivo工业园,我相信有些人去过,海边夕阳晚霞特别漂亮,大概两年多以前的一天,我在工业园想拍夕阳的时候,就是拍不出来,后面和我和影像团队开始商量,把这个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场景,如果能把太阳都拍好了,我们觉得其他长焦场景就不在话下,这个起源就在这里。
具体在过程中碰到什么困难,我只想说,不是说我们几个月、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出来,确实大概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具体韩少有没有补充。
韩伯啸: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从消费者需求洞察到最后技术开发和攻关执行的一个过程。
我们影像团队有进行深入消费者行为研究,产品这边又有一些明星场景需求。
如何让消费者对vivo的影像留下深刻印象,如何让消费者认可我们的影像价值?我们需要很多这样明星的典型场景。我们影像对用户进行研究时会发现,很多消费者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最需要手机发挥拍照能力价值的时刻。我们是有这样一个场景库,然后我们会对这些场景进行排序,这个夕阳场景,其实符合我们这两个需求:一个是确实是对用户来说比较靠前的人生重要场景;同时,在产品层面,这个场景也是在消费者认知中能够比较强的体现出手机各方面长焦能力的场景。确定需求之后,就是技术开发和攻关了。
这个攻关确实比较难,我们看到很多很漂亮的夕阳样张,如果我们用一些正常的手机去拍,和你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在黄昏的时候拍太阳,要不然就是太阳非常小,要不然就是觉得这个看起来很像白天,完全没有心目中想象的氛围,这是一个消费者认为脑子中想象的和实际得到的东西差距非常大的场景,这个也是我们很在意这个场景的原因。
但这个难度挺大的,要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如何让用户感觉到已经拍到夕阳?以及如何在手机上呈现夕阳的感觉?以及云彩如何能有层次感,而不是漂浮的絮状物?光线如何通过夕阳射出来?最麻烦的是太阳旁边的光晕,很多时候我们拍出来的太阳不是夕阳,就是因为光晕不是圆的,大家用别的手机拍夕阳都有这个问题,比较常见。我们的技术开发,都是要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
媒体: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韬哥,因为我看这次V3影像芯片很强大,咱们也重点展示了视频拍摄这个功能,我想问问你在心中,这款产品的视频拍摄和iPhone 15 Pro相比怎么样?
黄韬:非常客观告诉你,如果是普通场景视频拍摄,我们大概可以做到苹果的八九成,主要还是功耗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在4K人像视频场景,我们肯定是超过它的,是一定的。
普通的场景可能比它稍微弱一些,但是我们在整个安卓里面肯定领先,这个绝对有把握。
媒体:我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是在座所有人以及粉丝们都很关心到底有没有Pro+?第二个问题,这次焦段设计理念是什么?因为单独IMX989挺好的,单独的百倍长焦微距也挺好的,但是组合在一起了,1倍和4.2或者4.3倍,中间会差非常多,这个东西怎么构思,这中间少了之前vivo坚持很久的等效50mm人像摄像头,这个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韩伯啸:我先讲第二个问题。
手机里面空间比较有限,vivo以往选焦段往往是出乎大家意料,去年我们选了一个1X+2X+3.5X,这个被很多人不理解,当时我们影像团队都已经劝我,你直接选1X+2X+5X好了,+5X也是有的,我说我问你哪一个体现在长焦上面更好,最终哪个效果最好?他说3.5X的最好,我说就选3.5X,不要管外面怎么说,只要告诉我技术上哪个效果最好就可以了。我们今天选焦段的逻辑也是这样的,我也有其他的备选方案,但是我就是选哪一个对我们这个产品最好,不管成本、空间,哪个是效果最好的选择,就选哪个。
我们往年有一个问题,我们往往是用比较成熟的方案,今年这几个方案是我们自己做的,比我们以前用的方案,特别是在长焦上面有非常大的提升,完全按照我们的标准,而不是按照行业的标准来设计的,从最开始的镜片结构设计、选型等方面,以及芯片定制各方面,都是我们自己设立的。
刚才老师问到焦段接力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过去困扰了我们很久,也有很多老师问我们,特别是有一英寸以后,说这个50mm要不要去掉?其实去年已经到这个水平,用通用算法做一英寸,去做50mm,在行业里面不算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别人家也可以做到,我们家自认为我们算法在这个方面是领先行业的,去年没有去掉,主要原因在更高一点位置,比如说70mm-90mm是这个位置的问题。今年确实在攻克更多的困难问题,大家听说过nice引擎、原像引擎,在超分融合这些方面,我们想的办法比行业通用领先更多,这块我们自己有了更大把握,可以放得更开。摆脱过去限制,我们才能够得到现在更长的焦段接力,更全的全焦段人像。
也许我们和过去的产品比,比如说某一个位置,我可以坦诚的讲,比如说80mm,这个位置可能不如去年50mm,但是整体来看,在X90做了融合以后,这个位置比去年以及行业产品高了许多。我们选的时候真的按照效果优先,综合效果最好,全套效果最好,全部最好的原则。
黄韬:我补充一下,其实我们在做长焦、做人像的出发点是场景和效果,所以我们确实把硬性的参数排位靠后一点。
像我今天发布会讲的一样,做长焦的时候,别人可能会选5倍、10倍之类的,但是我们想的是用户在拍照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焦段。在我看来,20倍以内能够比较自由地成片,成片率很高,这个照片拍的时候,会让人真的愿意存下来、发出去,我觉得对用户来说,这是最有用的,而不是望的到几公里之外一个楼房的窗子,那个照片是大家愿意拍的吗?拍了有什么意义?存下来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用户的场景和拍的效果,对纯粹的硬性参数的排序会靠后一些。
另外,关于这次X100有没有Pro+,首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我们今天发布的Pro这个产品,就是按照Pro+来做的。
韩伯啸:这个问题上次有几个媒体老师沟通的时候讲过,韬哥说的没错,我们Pro这个产品本来是打算叫Pro+的,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原来可以用现在Pro这个解决方案,就能能够达到过去Pro+的水准,就可以满足这些顶级影像用户的需求了。在行业通用方案里面,已经能够做到这个地步,这个产品已经很OK了,可以说说是2023年的天花板了,过去Pro+的影像使命在这个产品上已经完成了。
媒体:你好!我问的是关于音频的问题,X1之所以一炮打响,是因为它做到了高音质,芯片我记得采用的也是MTK的,从X1到现在,一直以来,X系列的音质表现确实是要好于同行,但是最近的这些,从X50、X60、X70起,没有一个令人激动的方案了,从NEX之后,我就想了解一下你们这次跟MTK的深度合作模式是不是也包含了音频方面的一些扩展?一个是有线传统音频,还有一个是无线的,无线音频方面接下来的规划。
韩伯啸:确实,有线音频行业确实是往衰落的方向走,这个我也经常觉得难受,我自己是很关心这一块的,经常打电话去追问芯片。其实这种小型化的音频强化方案很多厂商都已经停产了,我们找了很多合作伙伴帮忙,也收了很多货,但是这个行业确实有往逐渐变小众的情况。但是无线又是另外一个星辰大海。无线方面,我们去年已经推出了第一款基于无线方案、带独立解码芯片、符合无损音频传输以及播放的一套方案,在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推出相关产品,而且方案会越来越进步,再过一段时间还有更多的方案解决无线的带宽,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媒体:问一下充电和电池的问题,首先想知道蓝海电池和荣耀青海湖电池是类似的方向,就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在体积差别不大的地方能够做到更大,同时又能在很超薄的体积做到足够的容量,这两个技术有没有相同或者蓝海电池有没有独道的地方。
第二点问题,vivo送了一个大礼,是充电兼容性,这一代vivo直接做到PPS 100瓦了,我觉得很夸张,为什么你们突然间在这一代上把充电的兼容性拉通的这么好,考虑是什么呢?
韩伯啸:我先来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吧。充电兼容性这个问题稍微有一些特殊性和偶然性。充电功率要有很多认证,也有很多3C类的政策规定要求,我们内部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但最终要根据政策规定,去决定我们做哪一个,这一代正好做了一个符合全球标准的规则,大家觉得意外是因为我们很少说这个事情,大家可能好奇,我们就把它说的多一点,把这些认证、规定都把它过了,给大家看一下。
我们自己用的非常好。大家工作都很辛苦,经常出差,要带一堆充电器、充电宝特别麻烦。大家知道发布会之前准备一般得通宵到四五点,一个作战室里面有很多充电头,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充电头都有,大家混着用,都能充的特别快。
电池这一块我们今年到明年,甚至未来三五年都会重点发力,今天也提到了我们的一些投入技术,比如说激光刻蚀,“刻蚀技术”它是相对来说比较独家的技术。
我们还有一个优势,我们是保证了充电和续航的一个平衡,就是我们的充电速度是非常快的,10-20分钟,最多半个小时以内就充满了,用起来还特别的耐用,虽然我们在这儿出差,大家也不用带充电宝,就算有时候忘了充电,拿出来充一下聊会儿天就充满了,又能用很长时间。
我们这个产品,不太想跟别人对比,这是我们自己的优势,大家了解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又快,又大,同时体积还比较轻薄,放在一个影像旗舰里面,这件事情是冲突的,因为影像旗舰摄像头位置占的太多、太大了,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产品拆开的话里面摄像头的占位有多大,但是同时还是能够放这么大一个电池进去的。
黄韬:我们今天讲的蓝海续航,这个团队大概是在3年多以前就成立的,2年前团队规模已经很大了,包括电池技术也包括系统层的功耗优化。
我们也确实也不和别人比,刚刚韩伯啸讲我们会有一些独有的技术,包括我们自己独创的技术,以及和上游一起深度研发定制的一些技术。但是确实我们在做这个蓝海续航系统的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和初衷,比如说之前团队很多人在试用iPhone 14 Pro Max之类的,其实大家也知道它的续航很好,但是会带来一个问题,老是忘了充电,充电的时候你发现没电的时间很长。大家知道vivo的手机很看重外观,我们不仅要把续航容量密度做上去,电池体积也要控制好,同时一定要把充电的功率做上去,vivo在原点上和其他的品牌在做续航的思路不太一样,我们既要、还要、又要。
媒体:那我再问一个小问题,刚才韩伯啸说未来3-5年都可能会在这方面重点发力,其实之前你们蓝厂也是在那个时间前后对于充电技术做了一定的波动,比如说PD,比如低压大电流以及高压,最后你们选了电荷泵,那么我可不可以把您今天的回答作为你们在当前这个时间点的一个承诺,就是在未来可预见一段时间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一个波动?
韩伯啸:技术的前沿问题其实我大概了解一些,主要是在电池这个方面,充电的话现在的技术相对比较稳定,只是说在做一些比如类似体积,还有如何提升密度,或在保持充电的情况下提升密度的一些相对比较小的变动,我看到长远主要是偏电池技术的这一块,充电没有看到有来回调整的看法。
媒体:我们是分批拿到机器的,第一次看到X100的时候就感到很惊讶,联发科的效能很好,拍照,尤其是人像感觉很好,后来我们拿到了Pro系列以后,发现在配置上两者差距很大的,比如说有独占的V3芯片,包括长焦、续航,Pro系列都是明显要比标准版要强一截的,今天售价公布以后,两者只差一千块钱,标准版没有那么香了,这两款产品面对的消费人群其实是差不多的,当两者差异性这么小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不考虑标准版做成小屏、直屏之类的产品,我们发现安卓旗舰领域小屏、直屏的产品还是挺稀缺的。
韩伯啸:我们产品组合规划,简单讲就是针对自己定位消费者这个选择,标准版的话更加适合更多消费者,可能在座媒体老师以及我们,会更喜欢比较极客、更猛一点的产品,像我的家人,他们会觉得标准版手感轻薄,以及整体综合性,外观平衡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更合适。
关于小屏,这个事情我们考虑比较慎重,我们会思考实际用户需求,不仅仅是看目前一些比较热门的言论。回到定位上的差异需求,这一代标准版配置很厉害,就像我们最开始回答那个问题,我们更加的注重效果,所以我们选型上没有特别在意听起来比较猛的思路。
大家看到的主摄,这是我们第三次去定制主摄,我们自己供应链内部也有意见,我们为什么选和行业不一样的,既不好备货也不好追单,必须计划的很准确,多了行业不能帮你卖给别人,也不能少了,因为你从别人那买不到。后来我说,那行,以后放给我们公司其他系列也用一下,我们自己专门找供应链定制自己要求的产品,完全按我们自己算法和要求去定制。
比如说汽车行业,油车行业有很多通用特别厉害的发动机,但是有很多厂商就要定制一个自己独家的发动机,不管参数怎么样,但这个东西都是按自己的调校要求来的,这个是匹配vivo整套长期以来算法积累的。
以前大家说的,如果vivo连续一次、两次、三次去提同类型的有积累的方案,这个效果是远远超越预期的,我们选型的时候非常在意效果,包括长焦。大家刚开始看到长焦的时候,好像似曾相识,但是实际做的根本不一样,这次的长焦带微距,和行业通用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Pro长焦技术难度特别大,是一个浮动镜组。标准版这颗是我们特殊设计的要求,和别人不一样,中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直讨论这个问题。
最后我们决定投入更多的成本解决我们的要求,X系列影像团队这么多年以来特殊定制,效果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的长焦能够媲美90 Pro+,或者超越90 Pro+,特别暗环境下超过90 Pro+,如果是白天的话,基本上和90 Pro+打平,要知道90 Pro+去年的表现,打了一整年。
我认为作为这样一个产品,有非常轻薄外观,非常强劲性能,大家知道天玑9300性能如何爆表,比起过去产品可以说牙膏挤爆了。Pro更加极致化、极客化更猛的这种需求。包括您提到的V2和V3,我们觉得命名不能叫随意,两个芯片的关系不是迭代。
未来高低配组合,不论在公司内部各种各样产品里面会存在这个策略,因为两颗芯片在视频、预览、夜景降噪这块,基础能力是基本上一样的。差异部分是关于一些在超高分辨率计算能力,因为大家知道,视频分辨率越高,数据处理量巨大,这次的V3就是用了6纳米工艺加强算力。
标准版也有人像视频功能,只是分辨率达不到4K,因为算法要求太大了,基础性能一样,在一些特别高的需求上,会有一些差异。
媒体:关于蓝心大模型,X100系列是不是有完备云端大模型能力了呢?还是只是部分能力的开放?
大模型加入会对手机有更高要求吗?另外vivo未来发布机型是否都会加入蓝心大模型?蓝心大模型以后还会有哪些更多的功能规划呢?
黄韬:首先能力是完备的,只是说在手机侧的应用、功能层面要不断地往里面加,功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大,现在放进去的功能,大家在手机侧体验到的也是最全面最好的。
大模型对手机的性能肯定有要求,一方面本身SoC AI算力问题,另外就是内存,对DRAM也有一定要求,起码8G起。未来其他的产品我们还做一些相应的规划。
媒体:公布价格的时候,很多网友都在说真香,目前听说预售后下单人非常多,能不能透露一下X100系列的销量情况?
黄韬:这次vivo X100刚刚开启预定5分钟销量就超过X90全天,非常火爆,所以刚刚那个媒体朋友讲的,会觉得100 Pro性价比很高,显得100不高。我觉得应该换句话说,X100的性价比在这个价格段,可以说无人能敌,所以X100 Pro让在座的各位看起来更香。
现在比较麻烦的是,我们有时候做产品的时候有点任性,很多东西都不是说要追求通用,而是追求效果优先,导致有些器件都是定制,定制器件最大问题就是后面追单比较麻烦。
大家看到我刚刚一直用手机发消息,就是在安排去追单,虽然追单有的器件周期很长,但对我们来说算是幸福的苦恼。
媒体:想问一下,我在测天玑9300的时候,在跑原神和星铁这些游戏的时候发现,全大核设计的主要几个负载大核的平均频率,不超过1GHZ。这在之前的芯片上是很少见,我想问一下咱们怎么评价这个天玑9300的全大核设计,在调校中甜点频率在哪个位置?温度强又在哪个位置?
第二个问题就是咱们和子品牌都是3999元起,子品牌影像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是否会担心打架?消费者对骁龙和天玑的品牌偏好,目前有明显的倾向性的,是否会担心这种倾向影响两者?
第三个问题是怎么看待有些品牌把Pro做成Plus的现象?
韩伯啸:第一个具体频率这个问题,我需要回去确定下数据,回头由公关老师转交给您。
全大核设计这个问题,其实行业里面讨论挺久,大家认为确实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方案。目前小核确实有点鸡肋,很多问题就像我们自己说的,我们用小核,是觉得它省电功耗小,后来发现它干的也少;我们干一个事情,小核每次虽然吃得少,但是每次要吃好几顿,其实没有省电,最后发现还是请一个更厉害的高手,看起来这个人我要给它更多的待遇,给它更好的饮食,实际上它几分钟就把工作搞完了。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因为我们现在用小核越来越少,而且特别是今年大核的能效功耗确实很好,这个解决了很多我们之前一些担忧。
您提到这个是我们可以现场提的友商的品牌系列,也就是iQOO 12,我们兄弟品牌产品,它还是重点着重于性能的电竞品牌,只是说它现在是补足影像短板,它变得更全能,如果看发布会的话,他们还是大量篇幅介绍电竞和性能调校。
性能调校在iQOO12这代产品里面依然非常优秀,我自己也在用这个产品,可能只是说这代影像做得确实不错,给大家留下很多好的印象,所以会让大家觉得两款产品影像都很不错,但是其实大家还是各有各的特点,我刚才提到X100系列影像方案、芯片很多是我们自己定制的,按照我们自己规格选的,不是行业通用,或者按照公用标准我们来调,而是我们给别人提的标准做好以后,然后再给我们自己家其他系列去用,这个思路不太一样的。
您最后一个问题把Pro做成Plus,我个人觉得是一个挺不错的方案,只是说Plus最好不仅仅是Plus,还得Pro,小屏组合这个事情我觉得是个选择,行业里面肯定有不同尺寸用户的需求,因为X定位是影像,对于尺寸的需求还是比较大,每家有自己一套想法,有的人可能偏向小屏需求,我们更加迎合性能影像全面需求。我觉得要做的话,肯定要做成又Plus、又Pro的产品比较好。
媒体:刚才大家聊了很多硬件的问题,软件没有很详细,我想了解一下手机侧的大模型什么时候能全面公测?什么时候我们的新老用户能在手机上体验到这个大模型?
第二,这次我们整体的杯型价格有下调,背后原因是因为元器件成本整体的变化,还是说因为用了联发科的平台呢?
黄韬:大模型的这个问题,现在的X100都可以体验到。之前一段时间主要是我们要备案的问题,备案的时间稍微晚一点,现在这个备案都已经都通过了,大家可以马上体验到。
联发科的SoC可以明确的讲,相对于上一代的价格有比较大幅的上涨。然后像DRAM这些都是价格有比较明显的上涨。所以总体来讲,整个硬件成本都是有明显的上涨。这次定价确实就像我们发布会讲的,牙膏都踩爆了,但是我们没办法,我们希望能给用户带来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过去大家经常说vivo是一个偏线下的品牌或者X是偏线下的产品,但是从80、90到现在的100,我们的产品和大家日常关注的很多品牌对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他们的性价比还要高,这是很大的一个转变。
媒体:现在的AI是在云端运行的,但是高通跟联发科都说是端侧的AI,X100有端侧AI的部署吗?
黄韬:X100端侧AI已经完全调通了。
相关阅读:
vivo WATCH 3手表发布:续航最长可达16天,支持独立通信
vivo X100系列发布:首发天玑9300旗舰芯片 售价3999元起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