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5 08:47:05 发布人:hao333 阅读( 2914)
今日,药明生物公告,公司股票已于12月4日上午10时49分起在港交所暂停买卖,以待刊发可能构成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公告截图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在药明生物宣布暂停...
今日,药明生物公告,公司股票已于12月4日上午10时49分起在港交所暂停买卖,以待刊发可能构成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公告截图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在药明生物宣布暂停交易前,公司股价刚经历了一轮急跌,停牌前报33.15港元/股,下跌23.79%。消息面上,当日早间,药明生物于公司官网更新了业绩展望,其中不仅大幅下调了公司今年的业绩预期,还表示整个行业都在经历短期阵痛: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在未来两年预期个位数增长。
二级市场上,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等CXO个股遭遇重挫。截至当日收盘,康龙化成港股跌近15%,A股跌近10%;凯莱英港股跌超10%,A股封死跌停;药明康德港股跌超8%,A股跌近7%;泰格医药港股跌超9%,A股跌超6%。
预计业绩不及预期
根据药明生物早间举办的“近况更新”说明会及公司在官网披露的《业务更新》文件,药明生物将2023年全年收入增速从增长30%调整到增长10%,其中非新冠业务增速指引从60%下修到36%。
从具体业务板块看,药明生物表示,药物发现端业务强劲增长,符合预期。但药物开发端和生产端两个预料之外事件影响了公司2023年的收入和利润,药明生物将药物开发端和生产端的预期全年收入分别下调18%-20%、下调15%-18%。
图片来源:《业务更新》文件截图
其中,药物开发业务端收入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是由于: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显然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约3亿美元收入的减少。生产收入端下降主要由于: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约1亿美元收入;新冠生产收入2022年占比约35%,今年非新冠项目填补了大部分新冠收入空缺,因此今年生产收入基本持平。药明生物认为,D端新增项目数减少导致3亿美元收入的减少,以及M生产收入递延带来1亿美元收入降低,这是今年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
文件还指出,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在未来两年预期个位数增长,药明生物在过去十年达到行业3-4倍增幅,未来目标是行业2倍增速。今年年初,药明生物在假设行业增长15%的基础上设立了2023年公司增长30%的目标。尽管行业增速降至个位数,药明生物仍预期扣除新冠项目,2023年增长逾36%。
图片来源:《业务更新》文件截图
财报显示,最近五年,药明生物的营收分别为25.34亿元、39.84亿元、56.12亿元、102.9亿元和152.69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分别为6.31亿元、10.14亿元、16.89亿元、33.88亿元和44.2亿元,两项关键指标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56.67%、62.71%。以今年药明生物预期的10%业务增速来看,显然将远远落后于往年水平。
药明生物也在文件中突出了几项业务亮点:如在偶联药和疫苗生产两个细分领域,药明合联/药明海德收入强劲增长,符合增长预期,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偶联药市场份额不断攀升,2023年和2024年预期70%-75%和60%-65%的收入增长;爱尔兰的疫苗厂建设接近完成,预期可产生疫苗项目工艺转移收入和厂房建设付款。
展望未来,药明生物称,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公司仍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并对行业中长期发展表示看好,“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最具挑战,预计2024年下半年逐步回暖”。
市场反应强烈
围绕今天二级市场上CXO板块遭遇的重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知名分析师。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对市场产生这么大反应很是不解,只能“苦笑”。
事实上,海内外创新药产业的“融资寒冬”已经是很长一段时间中被反复提及的话题,市场对于CXO企业的业绩下行也早有预期。今年前三季度国内CXO企业基本都出现了业绩下滑:凯莱英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下降18.29%、下降18.77%;昭衍新药营收虽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却几乎腰斩;美迪西营收同比微降4.6%,但净利润大幅缩水58.68%。
彼时,药明康德在三季报中提到,由于第四季度早期药物研发阶段需求不及预期,部分相关实验室业务收入预计将低于最初预期,因此公司调整2023年收入增长区间:从同比增长5%-7%,调整至同比增长2%-3%;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从同比增长29%-32%,调整至同比增长25%-26%。
对于市场今天的强烈反应,有分析师向记者指出,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药明生物年初过于乐观,给的业绩预期“太好”,不知道今年会有这么大压力,因此在最新的业绩展望中下调过多引发投资者质疑。
12月4日,围绕药明生物及CXO板块当天的市场表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联系了药明生物方面,公司回应称以官网发布的《业务更新》文件为准。
此前,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从两年前开始的“资本寒冬”至今仍未结束。究其原因,杨大俊认为,资本投入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资本投入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处于“资本寒冬”,主要在于投资人对政策和市场回报的预期都存在不确定性。
大浪淘沙和优胜劣汰是各行各业的规律,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此前也曾对记者表示,在“创新药寒冬”之下,这一轮的大浪淘沙可能会淘汰将近一半的创新药企业,但活下来的都是更优秀的公司,这将有利于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