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 15:49:51 发布人:hao333 阅读( 1986)
财经《公司研究院》出品在医药行业不断进步的今天,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CSO,正逐渐崭露头角。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为医药公司开辟新的市场机遇,提供更高效、更低成...
财经《公司研究院》出品
在医药行业不断进步的今天,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CSO,正逐渐崭露头角。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为医药公司开辟新的市场机遇,提供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营模式。
目前,在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百洋医药属于CSO领域中的佼佼者。
据了解,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创始人为付钢,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
2021年6月30日,百洋医药成功在创业板IPO上市。当时公司计划募集资金7.02亿元,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只募集到了4.02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仅为3.43亿元,不足计划的一半。
有意思的是,当时在招股书中,百洋医药表示,若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上述项目投资需要,资金缺口通过公司自筹解决。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在上市半年后,百洋医药资金缺口不仅没有自筹解决,反而发布公告称,要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其中,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由3.03亿元减少至5000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由4896.35万元降至2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由3.5亿降至2.73亿元,除补充流动资金以外,其余两项均大幅调低募集资金情况。
同时,百洋医药公告称,根据市场变化及公司经营需要,公司终止“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并将该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项目“百洋品牌运营中心建设项目”。
此外,财经《公司研究院》发现,百洋医药疫情期间,每年学术会议推广上千场,而疫情防控放开后,百洋医药的销售费用反而开始减少,与此同时,公司的营收在今年也出现了下降。
今年4月,百洋医药拟发行860万张可转债,募集资金8.6亿元,百洋集团作为公司大股东,在可转债解禁期刚到不久,就进行了清仓式减持,玩了一手漂亮的低吸高抛。
一年学术会议推广上千场
从百洋医药2022年年报业绩上看,品牌运营毛利率46.12%是要高于批发业务9.93%的毛利率,变更资金用途是有很好的未来前景。但也意味着,公司要在销售费用上加大投入。而从目前百洋医药销售费用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增长来看,百洋医药边际效应是在下降的。
在未上市前,百洋医药的营业收入增长一直是领先于销售费用的增长,而在上市后,尤其是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已经小于销售费用的增长,当年公司营收增长6.5%,销售费用增长13.45%。
根据年报,财经《公司研究院》发现,百洋医药的销售费用主要花费在市场宣传推广上面,2022年,仅市场推广就花费了7.68亿元,占总销售费用的68.48%。而百洋医药的宣传推广费主要包括学术会议、推广活动和广告费。
比如学术会议,在2021年年报中,百洋医药介绍,2021年公司的核心业务品牌运营实现营业收入29.05亿元,其中,核心品牌泌特系列实现营业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12.02%,2021年泌特在医院渠道共开展科室会800场,小型学术沙龙950场。今年11月份,西南证券分析报告中指出,百洋医药2022年在医院渠道共开展科室会场超千场,各类学术沙龙活动700余场。
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和2022年两年,正处于疫情非常时期,百洋医药的学术推广活动尤其是科室会场还是在增长的,平均每天至少要开2场。
而根据人员配置,财经《公司研究院》发现,百洋医药人员最多的是销售人员,2022年销售人员有2047名,占总人数77%。而2022年,百洋医药研发人员有30名,研发人员薪酬共25.7万元,人均8581.58元,不足1万元。当然,百洋医药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均值较低,与该公司从2022年才开始投入研发有一定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随着今年疫情的全面放开,做学术会议推广的百洋医药在销售费用上却开始缩减,与此同时,公司今年的业绩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下滑,属于上市以来收入首次负增长。
大股东清仓减持可转债
一心要重点发展品牌运营的百洋医药,今年4月份公告称,拟发行860万张可转债,募集资金8.6亿元,分别用于建设品牌运营项目、云化系统及补充流动资金。
860万可转债中,百洋医药原股东占87.65%,社会公众认购12.2%,东兴证券包销0.15%。
据资料显示,百洋医药的大股东是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百洋医药70.28%的股权。此次可转债发行,百洋集团花费6.04亿元认购604万张可转债,是最大的认购方。
有意思的是,百洋医药可转债限售解禁期后不久,11月3日、8日、14日,百洋医药发布了三份《控股股东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比例变动达10%的公告》,10月30日至11月3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百洋集团减持了200万张可转债,11月8日、11月10日至14日,百洋集团再次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可转债100万张和160万张。而在11月24日的公告中,百洋集团已经不再持有百洋医药的可转债,意味着在此期间,百洋集团将剩余的144万张可转债也进行了抛售。
根据交易期间最低价计算,百洋集团减持可转债,套现约8.33亿元。虽然大宗交易一般会有折扣,但几次减持可转债,百洋集团几乎是稳赚不赔,而接盘方因为有折扣优惠,也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进行减持套现。
先低价参与募集,再高价清仓减持套现,百洋集团玩了一手漂亮的低吸高抛。
值得一提的是,百洋医药在“缺钱”募资资金外,还大手笔分红。
2021年-2022年,百洋医药净利润分别为4.23亿元、5.02亿元,期间分别还派发红利3.5亿元、4亿元,百洋集团直接和间接持股占比达74.1%,以此计算,百洋集团分得5.57亿红利。
应收账款高企、短期偿债能力存隐忧
业绩方面,今年年前三季度,百洋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4.96亿元,同比降低0.43%,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亿元,同比增长43.29%,对于净利润的增长,百洋医药解释是主要由品牌运营业务所贡献。
不过,财经《公司研究院》发现,百洋医药的净利润增速虽然比营收要快,但公司存在的隐忧也不少。
如,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百洋医药账上持有现金10.08亿元。而公司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负债近15亿元,远超百洋医药账上的现金。
除短期偿债能力存隐忧外,百洋医药的还是应收账款高企。在上市前,百洋医药的应收账款一直就备受关注,而上市后,公司应收账款并未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洋医药的应收账款为21.59亿元,同比增长12.49%,而同期营收下降0.43%。
同时,应收账款走高也导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少于同期净利润。
对此,百洋医药解释称公司应收账款主要由批发配送业务产生。公司批发配送业务的主要客户为青岛及周边地区医院、社区诊所及药店等。医疗机构信用基础较好,但由于其自身资金结算周期所限,存在一定的回款周期,因此会产生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
不过,财经《公司研究院》发现,随着应收账款走高,百洋医药的应收账款坏账也在上升。2022年上半年,百洋医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2.72亿元,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为1203.02 万元,而今年上半年,百洋医药应收账款13.36亿元,计提坏账2991.57万元,计提坏账比例进一步升高。
此外,财经《公司研究院》还发现,百洋医药最近一两年“讨债”纠纷不断。如,2022年6月,百洋医药起诉四川省西充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事件起因是西充医药到期未及时支付应付货款。
百洋医药虽然因CSO模式备受市场关注,但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从公司股价上看,近期虽然有所反弹,但距离上市高点还有着不小的空间。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