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 07:39:28 发布人:hao333 阅读( 4363)
四川一直渴求建设“一个还不够,二三个也不多”的经济副中心,以破解依靠一个中心城市带动的局面。但面对一众经济体量只有成都1/10-2/10的后备军,四川选择采取“...
四川一直渴求建设“一个还不够,二三个也不多”的经济副中心,以破解依靠一个中心城市带动的局面。但面对一众经济体量只有成都1/10-2/10的后备军,四川选择采取“能者上”的策略。
早在2018年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时,四川只明确了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七个“种子选手”,支持大家从“区域中心城市”晋升“省域经济副中心”。但能不能摘得桂冠,四川说了:不靠行政叠加,得凭实力争取。
12月14日起,四川省政府官网陆续公布了两份与“省域经济副中心”相关的文件——《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
加上11月四川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的《关于支持乐山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意见》。也就是说,除了早前被划入“成都都市圈”范畴的德阳,7个“种子选手”中已有4城先行一步拿到支持建设经济副中心的方案。
入选经济副中心“预备役”五年,谁在崛起谁又慢了?随着最新文件出炉,目标定位出现了哪些差别?
分层
选择以上7城作为“种子选手”,四川有自己的考量。
2018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四川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介绍,这7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分列全省的2-8位,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同时,地理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已有的国家交通干线和规划建设的对外大通道在7个城市都有交汇点,与周边城市在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上较为密切。此外,城镇化水平较高,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较强。
2017年,七座城市只有绵阳GDP站上了2000亿元。到2022年,在全省经济排名第2-8位的依旧是这7座城市,大家的经济体量集体往前迈了一步,全部迈过2000亿元。
这些年来,四川GDP从3.8万亿涨到5.67万亿,成都突破两万亿关口,其他城市发展如何?
“领跑”的绵阳,GDP从2017年的2313亿元增至2022年的3627亿元,向四千亿发起冲击。同一时间,宜宾-泸州2017年的GDP总量为3443.4亿元,到2022年增至6029.34亿元,涨了约1.75倍;南充-达州的GDP总量由3411.8亿元增长到了5188.15亿元,涨了约1.52倍。排在第八位的乐山也于2020年站上了2000亿元。
“种子选手”中提升最明显的是宜宾。它现在是除绵阳外,仅有的3000亿级城市,2018年超过德阳后一直稳坐“第三城”。而且,其经济聚集度还在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占全省比例从2017年的4.91%提高至2022年的6.04%,增加1.13个百分点。
对比其他六城,从2017年到2022年,绵阳GDP占全省比重提升了0.29个百分点,乐山提升了0.16个百分点,泸州提升了0.1个百分点。南充、德阳、达州的占比则在下降,分别下降了0.12、0.07和0.07个百分点。
回到总量来看,截至2022年,七城两两“咬”紧的局面依旧,除了宜宾和德阳之间经济体量差距在600亿元左右外,其余的“级差”都在200亿元以内。换句话说,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七城已经逐渐走向分层,绵阳、宜宾独占一档。
今年前三季度,绵阳和宜宾的GDP增速在省内数一数二,分别为8.2%和7.3%。
目标
相较于过去7个城市并列的提法,去年开始,四川的“副中心”建设更有了明确的片区指向。川北、川南、川东北各有一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分别是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
四川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示意图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2023年出台的《2023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要用“一中心一方案”的方式支持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以及区域中心城市乐山的建设。眼下,其中两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和乐山的支持意见有了眉目。
《宜宾泸州意见》的措辞是“支持……组团建设”。其中提到,到2027年,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综合实力整体跃升,两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以上。
也就是说,这两个城市的GDP之和要从现在的6000亿水平,合力向万亿冲刺。未来三年,每年都要合力迈过一个千亿的水平。
《绵阳意见》的措辞则是“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绵阳建设经济副中心,明显比宜宾-泸州组团更加成熟。《绵阳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35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11%,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
设定的这个目标,同样需要绵阳“摸高”,从目前3600亿元的水平迈向6000亿元的体量,每年都要增长约600亿元。
同时,到2035年,绵阳还要基本建成Ⅰ型大城市。按照“Ⅰ型大城市”的定义,城区常住人口应在300万到500万之间。七人普数据显示,绵阳的常住人口为486.8万,在全省排在成都、南充、达州之后。在人口减少的大背景下,绵阳要维持住人口自然增长,并在人口机械增长方面增强吸引力。
图片来源:绵阳市政府官网
支持乐山的意见还未正式发布,从文件名可以看出对乐山的定位是“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去年8月,乐山通过了一个《中共乐山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的决定》,明确了32条措施,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文旅融合、区域消费、城乡建设、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十个能级”。
当时,时任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席代金在与网友互动过程中透露,“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到2027年经济总量达到3400亿元以上”。
快慢
这轮政策暂时没有提到的南充和达州,确实在7个“种子选手”里面跑得慢了一些。
比如,南充2022年的GDP增速为1.3%,排名川内最后几名;今年前三季度,南充GDP增速继续垫底,排在川内各市州的最后一名。
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今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南充录得668.69亿元,只增长了2.7%;达州为569.2亿元,同比增长5.8%。这两座城市的二产增加值只有宜宾的五成左右,后者的增加值为1159.24亿,同比增速则达到了7.8%。
达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过自身问题,“高质量发展短板较多,主导产业支撑不够、结构不优”。南充也意识到了“工业经济相对薄弱,龙头企业支撑不够,提升产业能级仍需补短强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能级载体平台缺乏”等问题。
事实上,7座“种子选手”间的实力过去并没有那么悬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曾言:“只要特大项目落地,只要创新能力超常提升,七城之间的排位随时刷新。”
然而,当达州、南充的产业转型不够明显时,宜宾、绵阳却迎来了多个百亿级投资项目的落地,当这些项目投产后释放产能,地区产值就迎来快速增长。
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回顾近几年宜宾异军突起,押注新兴产业、迎来重大项目正是他的逆袭之路。自从新能源电池产业起飞后,宜宾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也开始节节攀升,从2020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9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也因此同比增长7.3%,远高于全省6.5%的平均增速,更是与达州、南充拉开了差距,甚至开始向绵阳的地位发起挑战。
经济表现各有千秋,但四川对这几个“副中心”后备军的支持一直未变。一个现象是,2020年四川一口气设立了四个省级新区,分别落在了宜宾,成都,南充,绵阳,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雨露均沾”。
从某种角度上讲,省级新区是一个风向标,其落子之处,定是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也是具备良好前景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区域。设立省级新区,也是希望帮助这些建设“副中心”的地方更上层楼,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动能与区域带动作用。
四川一直是渴望多个“副中心”的,为构建“五区共兴”新格局,建设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从现实意义上讲,川东北区域是四川东出门户,连接重庆的桥头堡,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大背景下,强化川东北经济,培育“南充-达州”必要且重要。
当然,既然一开始就定好了“竞争上岗”的基调,那获得支持的城市或组团,自然得先扛起对省内国民经济形成重要支撑的大旗。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