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人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志在蓝天黄志千_情感频道_东方资讯

热点 2022-12-09 18:38:00  老男人网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文摘96志在蓝天黄志千黄志千。志在千里,航空报国黄志千1914年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县。父母为他取名“志千”,就是希望他“志在千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文摘96

志在蓝天黄志千

黄志千。

志在千里,航空报国

黄志千1914年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县。父母为他取名“志千”,就是希望他“志在千里”。少年时期的黄志千,凭借过人的勤奋,以优异的成绩自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专业。从此,他把一生献给了自己钟爱的航空事业。

学生时代的黄志千,就不同于常人。他的大学同学、航天专家王子仁回忆说:“志千性格内向、寡言谈,因络腮胡很密,面目虎虎然,同学们亲切地称他‘黄老虎’。”沉默寡言的背后,是他对事业特有的专注与细致。别人要反复修改的机械设计图纸,他往往一次就能制作成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23岁的黄志千怀揣抗日救国的志向,志愿参加空军,积累了宝贵的飞机制造实践经验。为了掌握更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他留学英国,刻苦学习航空设计技术。当时,英方禁止中方人员进入设计部门,还封锁了核心技术资料。但优秀的黄志千被英方破例选中,负责机身后部结构设计。

1947年,英国伦敦郊外,一架“流星”喷气式战机灵巧地在云朵中穿梭,最高飞行速度达到975公里/小时,创造了当时飞机飞行速度的世界纪录。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飞机试飞成功,黄志千心中有了新的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也能制造出喷气式飞机。

新中国成立后,黄志千在我国航空领域做了诸多开创性工作:参与组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参与设计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教1飞机,主持了新中国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的研制工作,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团队,把全部心血和生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飞机设计事业。

领军“惊天一飞”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基础非常薄弱,只能简单地修理、装配、仿造国外的飞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航空工业在修理、仿制苏联飞机的技术基础上,沿着引进、消化、改进、创新的道路,开展了自行设计飞机和组建设计队伍的工作。

在为数不多的设计人员中,见过喷气式飞机的人屈指可数。缺少技术资料,技术人员就从科研院所借来外文资料,边翻译边学习;缺少试验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焊接加工。“图纸是工程的基础,一定要严格遵守制图规定,练好基本功。”黄志千对待工作异常严谨,培养年轻人耐心细致,经常一边帮着修改设计问题,一边给大家示范讲解。当时,歼教1设计图纸多达上万张。为了确保上百人设计的图纸协调一致,黄志千通宵达旦地审核把关。为了尽快让年轻人练好基本功,黄志千会在图纸上进行详细的修改和批注,便于设计人员及时发现图纸问题、提高设计图纸的能力。

进行试验的时候,正值沈阳的冬天,风比钢硬、钢比风冷。但团队上下攻克难关的意志坚如磐石。在多数东北人选择“猫冬”的时候,黄志千带领设计人员拖着木质战机模型,顶风冒雪跑到郊外,进行风洞试验。“每次试验,他都在场,像守望自己孩子一样,观察战机的一举一动。”顾诵芬院士回忆说,长达2个月的时间,黄志千带领设计人员一起梳理试验数据,确保了战机两侧进气设计的可靠性。

1958年7月26日,在北陵机场,当信号弹划破天际,歼教1呼啸着向跑道滑去,轻盈地飞上蓝天,成功做出多个高难度动作。飞机着陆后,黄志千和在场的设计人员高兴地欢呼起来。如今,人们已无法想象,研发者当时在完成这“惊天一飞”时所拥有的巨大决心与勇气。歼教1型飞机从1956年11月开始设计,到1958年7月飞上天,只用了1年9个月的时间,其研制周期比日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同时代教练机的研制周期都短。

留下“群星灿烂”

除了专注技术业务和管理工作,黄志千对年轻人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他要求青年技术人员要具有严格的工程素质,特别重视预研工作,甚至亲自给他们上英语课。为使设计人员尽快掌握设计技术、提高业务能力,他组织编制了多个基础性技术大纲、制度,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大练基本功的热潮,为后来自行研制歼击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5月,黄志千接受航空工业部的派遣带队前往西欧,乘坐的飞机失事,他不幸罹难,年仅51岁。为天空而生,又在天空陨落,这位航空赤子以悲壮的方式告别了他挚爱的飞机设计事业。之后,他的学生们继承了他的遗志,成功地把歼8战机送上祖国的蓝天。

与黄志千共事的人,都听过他提出的“苗子、尖子论”:“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技术拔尖的尖子和技术不那么拔尖、却也有很好潜力的苗子。苗子出尖子,尖子带苗子,苗子带全体,互相促进,搞活人才队伍。”

顾诵芬无疑是“尖子”的代表

专题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