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人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黄克智:克勤力学争朝夕_情感频道_东方资讯

热点 2022-12-12 13:38:04  老男人网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文摘97黄克智:克勤力学争朝夕清华固体力学专业“三巨头”(左为黄克智,中为张维,右为杜庆华)他在颠沛流离中求学,凭借着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文摘97

黄克智:克勤力学争朝夕

清华固体力学专业“三巨头”(左为黄克智,中为张维,右为杜庆华)

他在颠沛流离中求学,凭借着勤奋和努力,严谨治学,终成中国固体力学大家;进入耄耋之年,仍在带学生、搞科研,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以敏锐的洞察力继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他就是固体力学专家黄克智。

技术救国,结缘力学

黄克智在南昌滕王阁小学毕业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火已燃至江西。由于南昌是国民政府的空军基地,经常遭受轰炸。为躲避敌机,黄克智随全家颠沛流离。

动荡的岁月,拮据的生活,并没有打消黄克智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反而激发起他为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他跳过初中三年级,直接考取当时暂迁于江西省遂川的赣省中学(高中)。赣省中学是一所在数理方面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的学校,老师们都非常优秀,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黄克智影响最大的是数学物理老师张森云,他的启发性教学、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影响了黄克智的一生。

1943年,16岁的黄克智以全国联考江西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正大学,他抱着技术救国的愿望选学土木工程系。在土木工程界权威蔡方荫先生的培养教育下,他受到了较好的工程力学基础教育。

1947年7月,黄克智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中正大学。蔡方荫爱惜人才,极力举荐优秀的学生到著名的学府,他把黄克智推荐给天津北洋大学的李书田院长。黄克智在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任助教一年,从此踏上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征途。

1948年,黄克智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师从著名力学家张维,并兼任助教一年。1952年工程力学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在清华大学基础课力学教研组任讲师。

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实现宏愿的条件。1955年作为第一批进修教师他被送往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师从国际著名力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拉包特诺夫。留苏3年中,黄克智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终于取得优异成绩。

就在院方和导师批准他破格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夕,学校电召他立即回国,参加组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的工作。他的导师感到十分惋惜,希望他获得学位后再回国,但他认为祖国的召唤和需要高于一切,毅然放弃了答辩的机会。回国后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程力学数学系的创建与教学工作。从此,他一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作长达60余年。

传承师道,硕果累累

毫无疑问,导师张维在黄克智的科研道路起程时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在遇到张维之前,黄克智对自己将来的主攻方向还不明确,“是他帮我领进了力学的大门,是他培养我对力学浓厚的兴趣,也是他的言教身传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如何当好一位称职的大学老师。”

黄克智在北洋大学任助教的那一年,正值张维、陆士嘉夫妇离开北洋大学去北京的清华大学任教。黄克智常在同事和同学们的言谈中,听到关于二位老师的博学和为人的赞美之辞。当时20岁的黄克智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想法,但确定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找到楷模张维老师。一年以后(1948年夏),机会终于来了,黄克智在报纸上看到清华大学土木系招收研究生的广告,他非常兴奋,不顾一切地辞去北洋大学的工作,直奔北京,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当时的主科目《结构力学》是张维老师亲自出题,共6道题,每题17分,黄克智得了满分102分。就在这张考卷上,张维认识并看中了黄克智,马上决定录取他。双方在相互还没有见过面的情况下,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生缘分可谓奇妙。

录取为研究生以后,黄克智首先选择听张维的壳体理论和陆士嘉的微分方程理论两门课。张维讲授的壳体理论把黄克智引入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境地。不但讲述理论本身,更能讲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在讲述轴对称壳体理论时,从瑞斯纳(Reissner)理论,到迈斯纳(Meissner)理论,再到张维自己的导师特克尔(Tolke)的理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当时,黄克智就下定决心,要沿着导师的足迹,深入到壳体的领域里,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

此后,他在基尔霍夫(G. Kirchhoff)的假设下由柱壳方程推导出了薄壁杆体理论的方程,并且由柱壳方程推导出了中长壳理论的方程,得出各种壳体简化理论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是壳体理论在不同条件下的简化。而在此之前,戈登威泽(Goldenweizer)的边界效应二次理论是不完全的。在此几次基础上,他还发展了把复杂壳体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分解合成方法。

“文革”期间,黄克智和年轻教师一起组成了断裂力学的研究团队。他自己本人是从零开始,每天刻苦学习,做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带领其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取得了较大成就。1979年,中国高校交流断裂力学时,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断裂力学团队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瞄准前沿,与时俱进

黄克智在60余年的力学生涯中,数次转变研究方向。他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科学研究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研究的目的是为国家发展的需要,所以个人的研究方向必须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其次研究的水平必须紧跟国际的先进水平,不能固守一个项目几十年不变。

也因此,他从年轻时起每十年转变一个方向

专题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