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人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为什么有人一错再错(为什么有人一年过两个生日)

热点 2023-02-06 09:38:33  老男人网

同样的事情有的人错了一边就会改,然而有的人却会一错再错。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有过如此经历,导致这样的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把。

为什么有人一错再错,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些学者会根据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把人分为预防焦点或促进焦点。从字面上可以知道,注重预防的人的态度会更有防范性,尽可能的保留现有的,而不是去追逐新的;促进专注的人倾向于冒险和早期尝试。根据这样的特征,我们会预期作为预防重点的人会倾向于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但如果原来的状态是错误的,他们还会倾向于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吗?

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情境,他们要求实验参与者做一个小测验。测验结束后,实验参与者将看到测验的结果,他们可以决定是输入真实分数还是其他分数。因为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会被告知,如果自己的分数在前半段,可以获得一次额外高额奖金的抽奖;因此,实验参与者有一些动机去输入一个高于真实分数的分数,从而获得幸运抽奖的机会。在每个实验中,发现大约70%的实验参与者会选择输入更高的分数。

但重点不仅仅在这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他再次犯错的几率有多高,他是否会受到性格特征的影响。

所以,小考结束后,他们会有一个词汇创造小考。实验参与者将看到一个单词(如字典)。他们会用这个词汇中的字母重新排列组合现有的英语单词,比如猫、哭、行动等等。结束后,实验参与者独立报告自己组合了多少个英语单词;换句话说,他们也可以撒谎说自己创造了更多的词。实验者利用复写纸上的痕迹,知道实验参与者实际组合了多少个英语单词,从而知道实验参与者是否再次夸大了自己的表现。在完成这两个测试后,实验参与者使用该量表来确定实验参与者属于预防还是促进的重点。(来源:www.xinli001.com一心理网)

结果显示,第一次高估自己分数的人和第二次高估自己分数的人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第一次诚实报分的人。但是不是预防重点的人就没有这种现象了。这个结果说明,注重预防的人,即使第一次错了,以后也会继续错下去。

在第二个实验中,他们利用情境来诱导被试的行为,通过强调损失来诱导阻止聚焦的行为,通过强调收益来诱导促进聚焦的行为。其他部分与第一个实验中的相同。结果表明,在诱发预防焦点的行为情境中,他们倾向于持续高估自己的表现。而在诱发促进专注行为的实验参与者中,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在第三个实验中,为了检验预防焦点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行为变化,他们对有预防焦点的人连续犯错的原因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测试:第一,如果第二次没有犯错,就暗示第一次的决策是错误的;二、是否只倾向于做出一致决定。于是在估算了第一个分数后,他们问实验参与者为什么要估算那个分数,是否有特殊的原因,也就是他们是否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此外,他们还使用该量表来探索实验参与者是否有偏好,是否喜欢做出一致的决定。

结果和第二个实验一样,说明他们认为的两个可能的原因并不是造成预防重点的人会连续犯错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一旦他们做出决定,他们往往会停留在同一种状态;在这个实验的情况下,一旦他们决定高估自己的表现以获得利益,他们就会想继续这样做。

在第四个实验中,他们想进一步探索在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他们是否会有同样的行为。和实验二一样,他们诱导了不同的行为,但被试要做的是买一辆二手车和买卖房产。实验的参与者都是买家,他们可以选择不公开自己的真实需求,以换取更低的售价。结果显示,预防焦点实验的参与者,如果第一次隐瞒一些信息,第二次隐瞒信息的比例会更高。

在最后一个实验中,他们首先了解参与者是否愿意向一些慈善组织捐款,然后让他们参加第一个实验中使用的测验,并使用该量表了解他们是预防还是促进的重点。研究还发现,那些注重预防的人,如果他们决定不捐献,他们以后高估自己分数的概率会更大,也就是说,一旦他们做了一个相对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就会倾向于继续做不道德的行为。

根据这一系列结果可以发现,注重预防的人会有固定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他们也会继续有同样的行为模式。从这个结果看来,大家似乎不难想象为什么有些政客会一错再错。如果一个社会弥漫着预防为主的氛围,那么每个人都可能倾向于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这真的很可怕。这似乎是台湾省现状的写照,值得深思。

为什么有人一错再错,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为什么有人一错再错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专题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