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13:38:39 发布人:hao333 阅读( 6632)
又又又又有人假冒国企了!11月23日,一国企发布紧急声明称,近日接到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该公司员工,以“工程项目部主任”名义参加活动,冒充该公司名义签署合同,编...
又又又又有人假冒国企了!
11月23日,一国企发布紧急声明称,近日接到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该公司员工,以“工程项目部主任”名义参加活动,冒充该公司名义签署合同,编造该公司领导出席活动信息。
事实上,假冒国企早已是一个普遍现象。除了“真国企的假员工”,更难被发现的是“假国企的真员工”。
截至2023年4月,国资委累计公布的假冒国企名单就有823家企业。基于此,我们试图回答:这些企业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突破审核、包装自己、诓骗到所有人的呢?它们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如何让人相信自己是一家国企?
要伪装成为一家国企,最先需要在名字上让人信服。
对公布的823家假冒国企的名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最喜欢以“中”字为名。
要么直接以“中国”开头,要么取名为“中x”或“国x”,比如“中建”“中铁”“中工”“国储”“国创”“国电”。同时,企业名称中间的修饰词部分最喜欢提及“科技”“能源”“投资”等,后缀往往叫“有限公司”“集团”“分公司”,给人一种“高大上”的错觉,十分具有迷惑性。
不只是名字,假冒国企在行业的选择上也颇有“心机”。在823家假国企中,最多的行业是建筑、科技以及能源,这些都是普遍意义上国企的涉足范围。比如电力、热力等能源行业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普遍涉及新能源技术开发,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不止于此,如果往下细究,可以看到这些假冒国企在注册资本和资质上,看上去都很“靠谱”。在体现公司承担风险能力的注册资本方面,有超过六成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及以上。而根据天眼查对于企业的分类,5000万元及以上已经是大型,甚至是超大型企业了。更有部分假冒国企,手握国家级和省级的建筑业资质和勘察资质。
名字靠谱、注册资本庞大、资质健全,要分辨假冒国企并不容易。
包装成国企后,他们都骗了什么?
看起来如此“正规”的企业,究竟“假”在何处?
假国企往往通过违法方式进行注册。在工商注册环节,部分企业通过中介等渠道伪造公司注册申请书、公章等材料,将国有企业注册为自己的股东。
整个过程中,国有企业大多并不知情。因为目前工商登记中的审查主要针对申请材料本身的完整性,对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有效性,更多是当事人为自己提供的材料真伪承担法律责任。这就给虚假注册留下了空子。
除了伪造材料注册本身违法以外,假冒国企的入场本身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通过“搭便车”“傍名牌”获得资源的倾斜,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的环境,也为真实国企造成了困扰。
比如今年4月,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央企知识产权相关案件,被告中湘旺投资集团冠以“中国国新”的名号,大肆宣称自己企业为“中央企业”,并且其子公司还进行了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这种行为,让人误认为是中国国新进行了非法金融业务,还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造成了不良影响。法院最后认定其侵权,并作出惩罚性赔偿判决。
更重要的是,假冒国企可能本身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果一家公司频繁更换控股股东,就属于较为异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该公司股权结构不稳定。澎湃新闻记者基于天眼查数据分析发现,部分被通报的假冒国企股东更换频繁,其中,有45家仅在半年内就更换了至少三次。比如一家名为“中瑞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短短半年内就换了5位控股股东,包含2位自然人和3家企业。
事实上,这些存在隐患的假冒国企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截至2023年9月,从中标项目来看,地面上的高速公路、医院、学校,地面下的排水管道,可能都出自假国企之手。
不仅如此,被假国企中标了项目,可能会因虚假身份问题,导致中标项目无法推进,合作的机构或者个人遭受相应的损失。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中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发布350亿元的制氢项目招标公告,随后被国家电投打假称中广通酒泉公司非其集团下属公司,该项目最后无疾而终。
假冒国企背后问题重重。不过,要锁定一家假冒国企,并且理清背后复杂的产业链条,并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就算一家假冒国企被发现,要注销也要经过复杂的审核和认定流程,打假成本很高。
所以,打击假冒国企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而要彻底真正清除它们滋生的土壤,或许需要一个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上一篇:直接爆了!满屏30CM涨停
相关阅读
RelatedReading猜你喜欢
Guessyoulike